漂浮於瀨戶內海中的諸多島嶼,各有其特色與風貌。踏上犬島與豊島,《玳爾設計》朱志峰設計師站在欣賞藝術設計的角度,融合對日本文化的熱愛與豐沛的知識,帶回了許多生動的故事。

讓我們想像自己一頭栽進這座地圖上很難發現其存在的小島,感受風的吹拂與文化的淬鍊吧!

《犬島》傳說、歷史與現代藝術共存的島嶼

靠近岡山的犬島(inujima),因島上有塊像狗的大石頭而得此名,從封建時代盛產花崗岩開始,到20世紀初的銅精鍊所,這座小島一直是工業用地。後來由於銅價下跌,精鍊所也跟著關閉,變成廢墟的工廠沒有被拆除,反而存留至今被指定為「現代工業化遺產」,亦是不少知名日本電影與戲劇的拍攝景點。

2008年,該廠遺址加入「犬島藝術計劃」,將現代藝術引領到島上,也帶來了遊客與觀光熱潮。以瀨戶內諸島為舞台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結合了島嶼文化、自然景觀與現代藝術的感性之旅,犬島也包含在其中,這座美麗的小島,呈現了近代工業的縮影,遼闊的天空、深邃的大海、封印歷史的古老遺跡、以及純樸真摯的島民,一切一切,都距離生活在高度發展的都市中的我們很遙遠。

▲犬島位於圖中A點,相較於瀨戶內海的其他島嶼面積非常小。(此為Google Map截圖)

朱設計師從南方的高松出發,乘船直抵犬島北側港口。踏上岸邊所見之第一棟建築是顧客服務中心,裡面有咖啡館、諮詢處、醫療處等,外牆表面使用燒杉手法,非常透徹、細緻且實用性高,一片片木板與純粹的黑,蘊藏著日本建築文化的精髓,令人驚艷。

從港口走到精鍊所約10分鐘路程,沿著海岸,享受大自然洗禮,慢慢朝著一段具衝突性的場域前進。何以這麼形容?你先想像一下以前瑞芳的礦坑:充滿燃料煤味、陰鬱幽暗的地底通道,將類似的時代背景搬到犬島,但其所呈現在遊客眼前的,卻是衝擊視覺感官的現代藝術作品。

犬島精鍊所/三分一博志,2009

啟用於1909年的銅精鍊所,是日本轉往文明開化時期,接受西方科技的歷史據點;長期棄置至2007年,福武集團進入犬島後將其保留,並延續過去精鍊所將煉銅留下的殘渣回收作磚塊的精神,配合在直島處理Art House Project的模式,將精鍊所重複利用轉化成美術館。

建築師三分一博志利用原先工廠運送煤炭至鍋爐的管道,與排除廢棄的煙囪結合成自然氣流循環系統,使鍋爐區成為展示空間,並展現綠建築設計的巧思。館內收藏了作家三島由紀夫故居的殘存家具,由藝術家柳幸典將這些門、窗等素材轉化成裝置藝術。

▲由於官方限制無法呈現精鍊所內部照片,著實可惜,不過煙囪外觀倒是相當莊嚴有氣勢。

內部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全然的「黑暗」,然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空間中,有道引領人們前進的光。

「銅精鍊所是一個個廢棄的坑道,裡面全是暗的,在這麼大的基地裡沒有燈具,只有一道光從地面射入,藉由每個轉角所放置的鏡面,以反射原理引導人們前進。踏入隧道中,你只能看著地上的餘光與遠處的微光,慢慢向前走,然後會摸到一面鏡子,感覺稍微有點安心,再轉個彎繼續走;眼前畫面一直都是鏡面反射的你自己和光而已。

不要以為地道一定悶熱潮濕,精鍊所內部相當涼爽,空氣流通使用了綠建築手法的特殊設計。不改變原本廢棄狀態,而去思考如何呈現一項藝術展出,非常厲害!」朱設計師形容。

▲唯一的光線入口。

沿著原路往回走,港口西側是犬島主要的村落所在,這裡有著另一項藝術祭的重點作品:藝術家屋計劃。

藝術家屋計劃Inujima Art House Project/妹島和世,2010

將犬島聚落中星羅棋布的廢棄家屋,重新修築或再利用作為藝術展覽空間,主要由建築師妹島和世所設計。除了收藏與展示藝術,同時也提供適度的設施讓居民停留,像社區營造般引進參觀人潮,以活化因產業停滯而使人口外移、逐漸蕭條的社區元氣。

妹島使用了壓克力板、鋁金屬板等與犬島當地無關的現代材料,成功透過不因循既定作法,而使這些新元素與原生環境產生融合的對話關係,為社區環境增添了新的風貌。

▲A邸/Reflectwo,在外型呈花瓣狀的環形透明壓克力壁板中,由藝術家荒神明香運用人造花瓣在空中懸浮交錯地排列,融合了藝術、建築與島上人民風情,彷彿花團錦簇的萬花筒。

▲S邸/Contactlens(荒神明香作品),將無色透明的圓形凹透鏡嵌入牆上,以不同尺寸組合排列,彷彿透過隱形眼鏡般觀察周邊事物時,景色會變形扭曲,感覺特別有趣!

▲中之谷東屋,裡面放置了幾張由SANAA所設計的Rabbit Chairs,主要用途是提供休憩與遮陽的涼亭。

「大部分遊客不會發現,但此作品最厲害的是它的天花板!使用細支柱支撐鐵板,也是妹島和世的特色之一,這種金屬製的圓頂就像一把鐵傘,照道理說,經過太陽長時間照射會使底下非常悶熱,然而在妹島的作品上,我看不到輻射熱的問題。

圓頂以細膩的手法開了無數個極小的沖孔,使熱氣容易透過微細的孔發散出去;下雨時會微微滲水進來,雨水不會直接滴落,而是沿著天花板的弧線流到外面。這讓我聯想到豊島美術館地面滲水的景象,有異曲同工之妙!」朱設計師提出了精闢的見解。

▲村落中的普通民宅,牆面也使用了燒杉,卻在交接處壓一條木條,在古老技法中展現了創新的設計。

▲可愛的路標,充分表現了犬島與家屋計劃的特色。

《豊島》清靜、與世隔絕的湧泉之島

豊島(Teshima)是瀨戶內海中第二大的島嶼,僅次於小豆島,島上約有1000人居住。擁有得天獨厚且豐饒的農漁物產,雖然曾在80年代因廢棄物投棄事件成為日本焦點,不過目前問題已逐步解決,豊島正努力振興中,轉型成為一座藝術之島。

遊客較少的豊島給人一種空靈感,相較於觀光興盛的直島,交通稍嫌不便、也沒有商業化的氣質。而這座島上最值得一探究竟的,不外乎是遠近馳名的「豊島美術館」。

豊島美術館/西澤立衛,2010

水滴造型的美術館,由與妹島和世一起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西澤立衛所設計;基地位於視野開闊、佈滿梯田(日文叫做「棚田」)的山丘上,面向海洋,從遠遠的山坡上往下看,便能發現兩座圓弧建物,其中開了兩個洞的是美術館本體,另一個則是販賣部。

這是一間為了展示藝術家內藤禮作品而量身打造的場館,以「水」作為主題的美術館本身就是藝術品。從此處可眺望不同角度的瀨戶內海,融合了自然地景卻低調不破壞景觀,讓陽光、海風與水都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

▲豊島美術館建造過程影片。

「聽完老師講解並看過YouTube後才知道,原來豊島美術館是用『堆土』手法建造而成!先在地上用土堆出圓弧形的模子,在上面打鋼筋、造板模並灌漿,接著等待六星期,使其乾燥,再用小挖土機將裡面的填充物挖走,便灌出了像蛋殻薄膜般的外型。其實製作過程不算難,真正了不起的是內部氛圍與地面上的水珠。

一踏入館內,便能感受到一種磁場,讓人覺得幽靜、舒服;裡面什麼都沒有,只在空中綁了兩條線,隨著自然流動的風搖晃著,呈現不同形態,很耐人尋味。你會覺得『好簡單!可是怎麼會這麼奧妙?』由於回音效應,講話要非常小聲。

些微傾斜的地面會不定時冒出水珠,無定律地、緩慢地流動著,兩顆水珠結合在一起變成更大的水珠,再繼續流動……。我們就只是在這個蛋型空間內觀賞水流動態,大部分的人或坐或臥、或站或趴,在很近的距離感受這些,沉澱自我、思考或放空。」

▲無中文字幕,但我們依然能藉由影片欣賞美術館的內部,感受連呼吸都顯得深刻的氛圍。

沒有任何展示物件的豊島美術館,在風吹、水流中呈現無解釋的型態與狀態,每個人體悟到的或許不同,但感受到的震撼與動容想必是類似而無法言喻的吧!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帶來了藝術作品與觀光人潮,也替島上增添了活力與生氣,不曾改變的,大概是長久生長在自然環境中人們的純樸性情吧!

下一站,我們將前往直島,探訪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用清水模打造的極簡舞台,什麼叫做經典?在「歷久不衰」四字背後蘊藏了多少巧思與意念?請拭目以待。

※報導專頁:interior.housearch.net/op/lifetour

※延伸閱讀:瀬戸内国際芸術祭|秋 建築空間見學(下)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3

Setouchi Triennale 2013

官網:setouchi-artfest.jp

FB:瀬戸内国際芸術祭/ART SETOUCHI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