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立春天氣就一天天的暖了,當看見枝頭冒出新芽,會感受到寒冬的腳步漸遠,而新的希望已經蘊釀。走在台北街頭會發現,不僅是植物生意盎然,許多閒置的建築也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面前,例如位在大安區,原為錦町宿舍的「樂埔町Leputing」。

台北市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包括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老房子,這些房子佇立在流動的時空中,逐漸蒼老而凋零,亮麗不再的外表對市容以及周遭居民都成為壓力,所以2013年台北市文化局開始舉辦老房子文化運動,將台北市閒置的老房子,承租給民間企業維修和營運。而長期關注都更計畫的立偕建設,除了提出具體的大型專案外,更透過立偕生活文化團隊,傳達文化是生活的總和概念,推動「種子計畫」,透過藝術、展覽,讓空間成為藝術與城市對話的媒介。

而最新的種子計畫─歷史性建築再利用:文化創意空間,便向市政府承租錦町舊官舍,負責維修與營運,希望完成後的新樣貌能融合各種生活美學,化身人們探索城市時,一處心靈休憩的據點。所以邀請了知名策展人胡朝聖擔任藝術顧問、「比格達建築世界」主持人王增榮擔任空間再利用顧問,融合建築與藝術,期望能將此地打造成「快樂的沃土」。

▲《綠.建築家》特別邀請樂埔町建築再利用顧問─王增榮老師(左)親自導覽樂埔町空間,和我們分享老屋再現風華的故事,並與擅長日式空間設計的「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右),共同細數空間的點點滴滴。

蔥鬱向榮

採訪當天是今年冬天最冷的一波寒流,我們從街道遠處走來便看見前方素白的門廊,和兩旁由墨黑格柵所組成的圍牆,透過空隙可以看見庭院內層層的綠和屋上黑瓦。樂埔町有一種迷人的氣息,他很典雅,很有韻味,但是在細節的地方加上一些現代元素,讓一切彷彿不再是20年代的延續,更多了些令人想一探究竟的神秘感。

▲走進樂埔町大門,就將周遭的喧嘩留在外頭,所有的車水馬龍似乎都退得很遠,遠到時光之外。

負責建築修繕計畫的王增榮老師提到,樂埔町的格局和齊東街的老房子相似,都有前院和後院,屬於日治時期科長級的官舍,在台灣光復後這些官舍大多分配給公務員居住,然而當時的屋主可能無力維護日式庭院,所以庭園造景也就被改為平整的草皮或是家庭菜園。和樂埔町不同的地方在於,齊東街老屋由政府出資修繕,所以庭園大多維持現有開敞平整的狀態,相較之下樂埔町在修復的時候,認為庭園屬於日式建築氛圍的一部分,所以特別邀請日本景觀設計的專業團隊Landscape Design來台,量身打造細膩清雅的庭園造景。

王老師告訴我們,提起日式庭園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枯山水,然而日本住家的庭園大多以茂盛的花草樹木為主,透過植物感受四季的流轉,所以特別種植了櫻花、楓木等季節感強烈的樹木。前院的草木設計與地板石面採平行方向,帶點現代風格的秩序排列,以不同顏色、種類的植物,搭配碎石、亂石等,交融出整齊中帶有意趣的樣貌。

▲造景中的亂石由日本老師傅親自挑選,部分使用庭園原有的石頭。而日本造景團隊也堅持前院鋪設的地面石板一定要厚達6公分,強調夠份量才能凸顯質感。

▲從老房子拆下來的舊木料,透過旅法藝術家邱承宏的創作,化為一隻雄鹿造型的作品「歷史之角」,象徵著樂埔町的再造與新生,輕靈的姿態彷彿從森林中漫步而出,與城市中的我們偶然相遇。

相較於開放而活潑的前院,隱密的後院則是融合枯山水、石燈籠等傳統意象,打造出靜謐的空間感。日本景觀團隊用心打造庭院的完整性,在與隔鄰相接的圍牆內,重砌一道帶有橫線裝飾的分隔牆,另外在原來牆面處種上修長挺拔的青竹,等到夏季竹葉茂密後,自然成為樂埔町與鄰居間的自然屏障,還帶點風雅的韻味。

▲日式庭園是阡陌世界的微縮,將無限的大千納入有限的空間,讓每塊石頭、每株草木都有自己的意義。

▲日式庭院重視「水」元素,用以增加視覺上的變化,樂埔町雖然受限於環境無法創造湖景或流水,仍改以水盆來代表。

讓建築蛻變新生

樂埔町的定位是歷史建築而非古蹟,王老師說道:「古蹟的修復標準是要修舊如舊,因為除了可見的物質之外,還包含了歷史和文化的內在意義。但老房子就不同,我們可以修舊如新,在舊有的框架中去變化,展現出一種新的想法和概念。」雖然歷史建築不像古蹟一樣有嚴格的修復標準,但修繕的方向也需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如何保留舊有的樣式風貌,又融入現代的習慣和格局規劃,讓修繕團隊花了好一番工夫。

▲從玄關向前延伸,具有遮雨功能的部分稱為「車寄」,過去可將車輛停靠於此,讓使用者不需日曬雨淋,是建築的主要出入口。頂上的黑瓦新舊並陳,部分使用原建築保存良好的物件,並加入式樣相近的新瓦,採用專業古蹟修復法,忠實還原錦町宿舍過去的外貌。

樂埔町一開始是官方宿舍,在格局設計上以居家使用為主,如今要轉變為商業場所,勢必在格局上有所調整。原來的宿舍格局從玄關進來後,右手邊為洋室的起居室,正前方便是和室客廳,及與客廳相連的臥室,後方還有另一間和室,並配有廚房、浴室等。

新的空間規劃保留原有洋室作為用餐包廂,將和室客廳和相鄰臥房打通為一個大的用餐區,並將和室的入口從玄關側改為後院側,讓原本的動線由直線變得迂迴。這樣的作法使原來自由且不定向的動線,變得集中與具有展示空間功能,更加符合商業場所的需求。

▲洋室保有原本的樣貌,透過兩扇高度略低的大窗,坐下時恰好可以欣賞前院景色,從植物的變化感覺到濃濃的季節氛圍。

▲特別將傳統「編竹夾泥牆」工法分階段展現,讓來訪的客人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拉門玻璃下方選用霧面材質,保持空間隱私性;上方選用清玻璃,讓座位區的燈光可以透出來,也增加玄關的端景深度。

▲原有的廚房不敷使用,所以在屋外另外搭建了一個烹調空間,但仍保留原有的廚房送餐口,現在樂埔町的餐點還是從這個近百年的送餐口提供,由服務人員送到客人的眼前。

如同文章有起、承、轉、合的層次,建築也是如此。迂迴的動線創造了一種觀察的指向,在每一次的轉角堆疊更豐富的視覺感受。例如從玄關到座位區的路途中所經過的一段廊道,運用過去房間收納用壁櫃的深度,改造成展示平台的小藝廊。樂埔町的主軸是將食、藝、景三者結合,從最日常的食衣住行融合生活美學,所以在打造景觀與提供美食之外,更邀請國內知名色彩學者與植物染藝術家曾啟雄教授,將作品陳列於小藝廊中展出,更不定期推出創作課程。

▲廊道另一側是略為下凹的浴室空間,創造出挑高的視覺感,地板及部分牆面以小馬賽克磚拼貼,重現過去的浴室特色,材質部分用溫潤厚實的木頭與冷冽輕盈的鋼材對比,有種矛盾又互補的美感。上方設有金屬框架與投射燈,未來同樣可作為展覽空間。

穿過小藝廊來到主要座位區,可以看到這個和室客廳和臥房打通的大空間,雖然內部陳設改以西式為主,但保留了和室重要的元素「床之間」,將樂埔町的核心精神展現在其中。王老師當初在挑選家具和燈具時,希望能表現出和洋混合的風格特色,又不搶走老房子本身的風采,所以選擇了線條比較簡單俐落,色彩與空間相呼應的單品,調和出具有西洋美感的典雅風格。

▲左邊的「床之間」是和室中的重要裝飾空間,往往擺飾有掛軸、武士刀或藝術品等,呈現出精神生活的主軸;右邊的「床脇」則設有棚架,展示具有生活感的物品。

▲從不同的距離和角度欣賞後院枯山水,感受到的氛圍不同,下回來到樂埔町,不妨靜下心來體會空間的層次感。

▲老房子過去以檜木為主要建材,現在依然可以聞到淡淡的香氣,修繕時留下部分保存良好的木料和架構,將塌陷不堪使用的地板換成色澤相似,卻更耐用的木材,配合現代人的習慣,樂埔町入內不需脫鞋。曲尺型(類似於L型)的建築使得格局變化多端,也創造出更深遂的空間效果。

▲樂埔町兩側建築較高,特別在簷下添加了捲簾,增加室內隱密性。

深入了解樂埔町後,可以發現修繕團隊將原來的空間去蕪存菁,在建材和工法上盡量保存日式建築特色,僅拿掉部分腐朽的建材,並在格局上略作變動。這依然是一棟充滿日式風情的建築,但融入許多現代的思維和習慣,讓老屋蛻變新生。王老師告訴我們,樂埔町在修繕期間就受到附近居民的關注,正式營運後,更有曾經居住在錦町宿舍的客人前來用餐,興奮的細數樂埔町的今與昔,這樣的回饋是一種無形但滿溢的收穫。

▲樂埔町的誕生,不僅活化了建築,更訴說著老房子的可能性,作為幕後重要推手的王增榮老師,透露未來還有更多的計畫待完成,讓我們充滿了期待。

空間觀察家: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

時常關注日式老屋,本身也多次前往日本見學的「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對於老屋再運用有獨到的觀察與見解。朱總監表示:「在台灣許多日式老房子翻新的案例中,大多關注在建築本身,像樂埔町這樣將庭園一併修復的案例相當難得。」日式庭園不只是空間的點綴,特別是枯山水,更是文化和民族思想具體而微的展現,來到樂埔町,我們不僅由外而內深入一棟建築,更是了解一個空間設計者的思維模式與價值觀。

朱總監也提到,日式建築的特色之一,就是空間具有彈性。像是樂埔町的大用餐區就是將兩個小空間合併起來,日式建築透過拉門的開啟和閉合去導引空間動線,比起固定式的格局更能依需求做變化。「在現今的室內設計中,也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去規劃,打破格局只有開放或封閉的模式,創造出更具有機動性的空間運用。」

整體空間中,朱總監最欣賞的部分是格局變動後,展示用的小藝廊,「將必經廊道的兩側規劃為展區,很自然的就能吸引客人的目光,更為這段短短的距離創造亮點。加上廊道的端景是後院造景,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驚喜感。」樂埔町的佔地面積雖大,但建築卻不一昧的擴張,維持原有的小巧尺度,透過前後院的景觀營造,呈現完整的美感價值。

建築具有連續性,每一任主人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記號,今與昔、新與舊,都在樂埔町融合展現,等著人們發掘更多的故事。在採訪最後我們好奇詢問後院的踏石通往何處,王老師只是頑皮的笑了笑說:「大概就是通往幽微深處的小徑吧!」

樂埔町Leputing

電話:02-2395-1689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二段67號

營業時間:每日11:30~22:00,用餐建議電話訂位

官網:樂埔町Leputing

FB:樂埔町Leputing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