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沏一壺茶,端坐在稻草編織的疊蓆上,稍稍調整一下雙腳擺放的位置,對,不需要這麼拘謹,在等待茶葉香氣飄散的同時,環顧四周,從拉門、窗格、坐墊、柔和燈光的圍繞中,調整呼吸,慢慢接近寧靜和諧的空間頻率;雙手捧起盛了熱茶的陶製杯身,靠近欣賞那塗上彩釉的紋理質感,再用手指輕輕撫摸,些許凹凸不平的觸感正是手作溫度的完美呈現,深深一嗅,讓茶香充斥鼻腔,然後,啜飲。

在喧囂紛亂的都會裡,平靜,是一種魅力。棲身於內湖有種大隱隱於市的脫俗感,而位於碧湖畔的「珍珠茶屋」,也宛若珍珠般,圓潤無華卻溫柔動人,閃耀著微微光芒。

▲今天,特別邀請到擅長日式空間設計的《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Shiho),帶領我們一同欣賞珍珠茶屋的品味美學。

停駐。沉澱。碧湖畔的茶屋故事

還記得多年前,台灣在地的國民飲料「珍珠奶茶」飄洋過海到了歐洲,引起一陣風潮的新聞嗎?在遙遠的異國能夠再度回味自己家鄉的食物,讓台灣遊子們備受感動,外國人也爭相嘗鮮,而引起話題的,正是今天的受訪者─也是珍珠茶屋的店主人─曹智偉。

2013年3月,在巴黎深造多年的曹先生返鄉,與當初就讀北藝大時認識的幾位同學,共同打造了這間位於碧湖畔的珍珠茶屋。一直以來都有在接觸並收藏骨董的曹先生,原本打算將店開在永康街,然而在某個因緣際會之下,來到此處,被這片湖深深吸引,當下決定:就是這裡了!

庭院由數片格柵將馬路隔離在外,半透明的遮棚除了擋雨功能,更將陽光自然引入;擺放了幾張簡單的木製桌椅和長凳,樸實而愜意,從檐廊步入茶屋,彷彿穿越了時光,回到1920年代的台灣。

兒時回憶。重現和洋混血的年代空間

從拉門、窗框到舊木櫃、收銀櫃臺與老家具,珍珠茶屋給人一種復古的年代感。曹先生表示,整個空間的設計概念源自於近百年前的日據時代,當時日本明治維新已結束,正值大量吸收西洋文化的時期,而歐日混搭的建築風格也從東瀛輾轉傳到台灣,像是目前迪化街仍保留的老房子、街景建築立面等。

「我爺爺曾在日本念書,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因為爺爺的關係,住的便是這種和洋混血的兩層樓民宅,當時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直到現在,放眼所及的空間設計不是純日式、就是純歐式,那個年代的東西幾乎看不見了,才驚覺這是多麼可貴又獨特。」曹先生說,一進到茶屋,就有種回到小時候居住的家的感覺。

和室,彷彿將日本大正昭和時代場景,空降到這個21世紀科技城市的一隅。日式榻榻米、木格窗櫺與拉門,我們以閱讀回憶錄的姿態,深深著迷於韻味十足的懷舊風格中;空間氛圍似乎早已透過濾鏡修飾,令人想仔細凝視每一條刮痕與腐朽,到底是真的擁有數十年歷史?還是以仿古手法打亂了觀者的時間軸?

▲仿珪藻土壁材的牆面,是曹先生與同學一起調製漆料並粉刷的。

「因為自己DIY比較有參與感啊!」曹先生笑著說:「除了這面牆,其他牆面也是我們自己完成的。原本是有師傅在抹,但他抹完後我們都覺得不滿意,太平了,因為我想要手作感,所以最後只好自己來做。」

珪藻土是海水和淡水中浮游的單細胞植物遺骸,自2500萬年前開始逐年堆積產生的土,擁有約50~100萬的超多孔質,具備其他原料無法比擬的呼吸性、吸著性、保溫性等功能,是新型的無基質原材料。

朱設計師讚賞道:「他們很重視細節,加了稻稈相當專業。知道珪藻土對我們而言已經不是新聞了,反而是自己創新的東西比較有趣;生手來做熟手的事,樂趣才會出現,而且自己的空間可以主張怎麼做,自己說了算!」

「先有物件,才去設定此空間基調。」曹先生表示,看到一扇舊門或舊窗戶,其實不會先想到要怎麼使用、用在哪裡,而是腦中先閃過「這個好特別一定要買下來!」的念頭,然後再依據手邊有的元素,去拼湊這間茶屋的樣貌。

有意思的是,相較於請專業設計師規劃的商業空間,在珍珠茶屋內,我們看不到什麼「量身打造」的物件,然而每張椅子、每盞燈,到盛裝茶水的器皿,似乎在此落地生了根,將自己的角色發揮到淋漓盡致,一切和諧地好像從日據時代便存在於此。

▲茶屋內沒有一盞相同的燈,這些燈具都是由位於永康街巷弄內的「火金姑」燈藝工作室提供,製燈人楊錕金擅長以水晶盆、樂器、酒瓶、水管、鐵鍋等與「照明」兩字扯不上關係的二手物品,創作出絕妙燈具。

除了檯面上看到的這些作品,地下室也存放了不少造型獨特的燈,每到夜晚,一盞盞燈具擺放在庭院舉辦展示兼拍賣會,經過的路人們都可以來此欣賞,更有人形容,整間茶屋就像湖畔閃閃發光的燈塔呢!

▲在進門處的主要動線上,佇立了一根顯眼的木柱,它不只是空間風格的潤飾,也取用自日本家庭中常見的「中柱」之精神象徵意涵,有激勵人心之意。

朱設計師補充道:「在日本住宅的和室中通常會設一個叫做「床の間(とこのま,讀音tokonoma,又稱凹間、壁龕)」的角落,其中會有像這樣的柱子,也有人稱之為大黑柱,是家中精神層面的支柱。另外,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室內設計常常會避開直角,因為直角是『煞』,而用圓形的木柱裝飾原本的柱腳,可以破解直角所帶來的晦氣。」

▲不習慣盤腿坐的人,大多會選擇在這裡用餐,此區較為洋風,令人聯想到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館Astoria

▲洗手間位於戶外,除了有檐廊的設計,還加設了雨淋板,將木板層層重疊,順應排水方向釘置在柱樑等主要結構上組成外牆,使排水更容易,並能有效阻隔外部高溫。

珍珠職人誌。手感的契合溫度

該怎麼形容呢?聆聽著曹先生講述茶屋故事,腦中浮現的畫面並非一般開店營業的籌備過程,反而像是回到學生時代,一群人共同為了畢業製作、期末成果發表會而努力的模樣。放眼所及,從空間、家具擺設到器皿與食物,無一不透露著含蓄卻執著的用心,彷彿能在每件物品中,窺見職人們專注的神情。

這間茶屋匯集了許多人的心力,對木工十分了解的盧宇文,不只是合夥人之一,在裝潢設計上也費了不少心力,簷柱、窗格等無一不來自於他的巧手與細心。

▲從推入門扉開始,俯首即是谷源滔的陶作,滴釉到配色,諧趣的造型沾染著樸質的手感氛圍,每一只陶器都散發著誘人珍藏的風騷。

由於曹先生本身就喜歡收藏此類骨董與手感作品,也希望能與更多人分享,因此部分餐具跟陶藝家谷源滔老師合作,讓用餐之餘,不只有味蕾得到滿足,視覺與觸覺也能接收刺激與撫慰。

在茶屋一角特別設了擺放壺杯碗碟的小展示區,不定期也會陳列主題性展品,替整體空間所營造的復古氣氛添加了關鍵的一筆,畫龍點睛。

▲近期正由「日本茶器展」獨挑大樑,優美的書法字可是出自於北藝大戲劇系出身、同為茶屋合夥人之一、現職某報刊主編的南美瑜小姐喔!

每逢週末,庭院會舉辦「珊瑚市集」,小農們從各地的有機農場送來新鮮蔬果,還有波蘭夫妻特製的手工鄉村麵包。從分享出發,連結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溫暖,用心栽種的美意藉由天然健康的食材傳遞,在珍珠茶屋用餐所享受的真實美味,也可以藉由市集將之延續到每個人的家中。

▲「珊瑚」之名取自於庭園中間種植的珊瑚樹,南台灣原生種象徵「在地」精神,也希望人們能感受到台灣獨有的自然風貌。

木質格柵,實屬日式建築語彙的代名詞,也是朱設計師常用的設計元素。自然紋理使空間營造出沉靜的禪風質感,做為屏障使用時,通透性與隱密性兼具。而珍珠茶屋的格柵特別設計成可移動式,在市集開放時,可以經由上方軌道將其靠牆收納,機動性十足!

我們都在只准前進、無法後退的時間道路上走著,步伐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然而,總會在不同風景的流逝中,遇見不同的人,碰撞出異中求同的火花。或許有一部分的人與你志同道合,他們在你所不擅長的領域,擁有如魚得水的才華,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將這些夥伴們聚集起來,一起為了相同的目標努力,享受實踐過程的樂趣,多麼美好啊!

跳脫空間風格與天然精巧的食物,珍珠茶屋不只在表象營造出引人入勝的氣質,它背後的故事更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傳遞出某種溫度與訊息。走訪到此,感觸良多:其實不是我們能做些什麼,而是我們「想」做些什麼,然後,就放手去做吧!

珍珠茶屋

粉絲團:珍珠

電話:02-2797-3972

營業時間:11:30 - 22:30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103巷38號

官網:www.zen-zoo.com/zenzootaipei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詢問身邊喜愛日式風格的朋友,究竟和風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無法自拔,大抵來說可以分成傳統派與創新派。前者受到歷史和文化的浸淫日深,對日式老房子所散發出的溫潤及寧靜感特別偏好,致力於復刻童年中的回憶細節;後者則是根基於傳統派,又吸收了近代日本建築大家的養份,對安藤忠雄、隈研吾與西澤立衛等人如數家珍,渴望能將大師的風格轉化融入日常生活中。今天所介紹的案例,便是擅長新和風的「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的作品,用極簡的材料與俐落的線條,在小坪數空間中,打造出居家設計新和風美學!

想要在小空間中營造清爽的視覺效果,減少不必要的裝飾性設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朱總監這次在材料的使用上盡量簡化,去凸顯物料本身的質感。除了日式風格不可或缺的木材之外,這次還特別使用了安藤忠雄建築常用的清水模材質,由於室內裝潢無法灌漿,因此特別採用特殊的塗裝工法,打造出清水模的質地。設計師選用紋路深刻的木模,讓清水模牆面與室內的原木材質互相呼應,並使用「溢漿」手法,讓木模板間的縫隙變得更明顯,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特色。

面對大門的玄關處,特別設計了一面全身鏡,讓屋主在出門前可以在鏡前整理自己的妝扮,更可以透過鏡中的反射,消弭家中的死角,即使在客廳的位置,視野被牆面遮擋住,也能透過鏡子瞭解玄關的動態。

▲從玄關轉入屋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以木格柵為裝飾的牆面,虛實交錯的窄牆比起一般的水泥牆面,令人感覺不那麼具有壓迫感。

屋主有一對年幼的兒女,估計會有約七年左右的育嬰期,朱總監主張室內空間設計應該以現今的需求做考量,所以不先預留兒童房,反而打造了可以讓孩子自在遊戲的空間。從玄關向後延伸的格柵牆面,將客用衛浴隱藏起來,保持空間的俐落感,在牆面的末端特別採用鏡面設計,這樣的方式讓公共空間的牆面更有美感,也可以反射遊戲室中的景象,讓家長即使在其他地方,也能隨時照看孩子的情況。

▲遊戲室選用特殊的門中門,即使考量安全需求而將門板關上,屋主也可以透過門上的小窗關注房內的孩子。

我們可以看到格柵牆上方的天花板,有一道溝槽內裝照明系統,當燈光打亮時,由上而下的光源投射在木格柵牆上,形成漸層的特殊效果,設計師告訴我們這樣的手法稱做「光線洗牆」,讓光形成的美感化為居家設計的一部分!

如果仔細看還會發現牆面上的隱藏門板,也有個小小個門中門設計,這個小開口是為了屋主的毛小孩特別打造的,狗狗可以從這扇小門自由出入廁所,設計師用心從動物的需要和角度出發,打造出人和寵物都倍感舒適的居家環境。

在私人空間部分,書房牆面的上半部採用透明玻璃,營造具有穿透性的空間,讓公共空間有放大的效果,而主臥室的入口則是在書房後方,讓隱私性更高。這樣的設計使得書房成為特別的半開放式空間,平常可以將書房門打開,與公共空間相連,也不用擔心主臥室被一覽無遺;需要的時候便可以將書房門關起,便成為完整的私人領域,是相當靈活的空間運用。

▲設計師使用隱形門板將主臥衛浴入口與牆面融為一體,床頭設計了壁櫃和吊櫃,一方面加強收納的需求,另一方面巧妙的避開了床頭在橫樑下方的忌諱。

Home Data

地點:新北市

風格:新和風

居住人數:4人(夫妻、兩子女)

坪數:21坪

建案屋況:新成屋

房屋格局:3房2廳2衛浴

建築形式:單層

主要建材:栓木實木、鋼刷木皮、清水模、德國進口超耐磨地板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風之禪居』

完美發揮多一分則太滿,少一分則不足的境界。

Home Data

地點:台北市木柵

風格:日式禪風

坪數:23

居住成員(人):2

屋況:新成屋

房屋格局:二房二廳

建築形式:電梯大樓

建材:柚木、風化木、烤漆玻璃、木地板

是說小編這個年代,其實是看日劇長大的孩子呀!雖然現在韓風當道,但怕冷的小編抵不過「寒」風,還是喜歡日式的內斂溫暖,當接下這個採訪後,其實暗自期待能欣賞多一點日式的建築呢!

一解小編相思苦,玳爾設計來得正是時候!相對於現代風,日式風格簡直要到達鬧飢荒的境界…。「綠‧風之禪居」,堅持以素淨的禪風設計為主軸,強調「居家空間不是建材展演場,更不是空間調色盤」,並且秉持「色不過三」的原則,以及梧桐風化木、柚木等溫潤天然材質的運用,將日式禪風的細膩溫暖發揮到多一分則太滿,少一分則不足的完美境界。

「玄關的定義是很重要的」,這是玳爾設計堅持的招牌,除了達到穿鞋換鞋的基本機能外,也有心情轉換的療癒功能,這就是日式風格的體貼細膩處。此外,專業的設計師利用玄關櫥櫃的門,貼上鏡面巧妙隱藏掉原本的大柱子,並利用這個空間增加收納的區域,在每個小地方都有設計師細心雕琢之處呢!

此外,為了配合電視影音設備的黑色亮面,而讓電視櫃鋪上黑色烤漆玻璃的選擇,混搭其他元素,讓看似簡單的設計,有著豐富的層次與相互串連的設計語彙。

由於坪數小,必須利用透視的技巧讓空間的視覺放大,例如客廳沙發後的背景牆,設計師使用木百葉來自由控制空間的透視度,增加更多的使用彈性。

設計師精準地移動原本空間的配置比例,餐廳的空間變大後,使冰箱找到新的位置,並增加電器櫃的收納機能。

空間的走道尾端是主臥室的隱藏式大門,透過柚木的線條,跟冰箱側牆相互呼應,達到整體空間的平衡。

客房也是預備將來作為小孩房使用的多功能空間,藉由架高的木地板,增加收納機能,並納入窗外的美景,美感與實用同時兼具。

來到空間的最裡層-主臥室,設計師巧妙將其他空間轉換、壓縮,讓主臥室擴大,並改善原始屋況採光不好的問題。此外,書桌、化妝台與床之間,利用格柵來達到不同的使用機能,在不同角度時,能有不同接收光線穿透的效果,這就是設計師所稱的「格柵的精髓」!

開放式更衣室,在日式拉門上貼上充滿禪風的綠葉,與室外的綠意相互呼應,達到自然療癒的功能,並充分顯現出設計師一貫的日式設計風格。

平面圖

原始平面圖

改造後平面圖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籟閒寂,蟬鳴入岩石」出自日本著名的俳諧師松尾芭蕉,指在自然的環境中,找尋到真正的自己所隱藏的自我,在生命的原鄉中,將完整的自我拼出來。

在現代空間中或許早已忘記這樣的滋味,但朱志峰設計師將這樣的滋味帶進空間中,將細膩的紋理植入,利用木質訴說著他對懷舊依戀,用設計將精神映在空間中,此次設計師帶著對於日式風格的喜愛與了解,用他的角度,帶領大家從旅行中看日本的居家設計,並了解生活與空間之間的關聯。

設計師表示,在傳統日本居家設計中,建材脫離不了如石、木、紙、竹等天然素材,以傳統的日本居家格局來說,並沒有所謂的客廳與房間的區隔,客廳這個名詞是近代才出現在日本中,在當時和室就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空間。

屋內牆面少並以拉門做為隔間,此設計可為空間做更多的機動性的變化,若需要容納更多的人入內,可將拉門打開,就有較大的場地可用,需要隔間時就將拉門關閉,但也因如此空間隔音並不好。

▲日本房間基本格局。

▲紙門。

紙門將空間分為內與外,原本刺眼光線的透過紙與格柵變得柔和許多,柔和的陽光緩緩的灑落在塌塌米上與室內佈置相互輝映,形成一股既玄幽又通透之感。

在日本空間中還有一項重點設計,就是緣側,一般傳統住家設計都會有較深的屋簷,因此衍生而出緣側,常常在一些日本戲劇中見到緣側的出現,每每看到緣側總會忍不住想要學習劇中人一樣,慵懶的躺在上面,無所事事的過一天。

▲緣側。

緣側設計為住家與外面環境的緩衝地帶,讓陽光、雨水、雪等自然現象無法直接影響內部住家,但也可保有對外環境的關聯,可春天賞花、夏天乘涼、秋天賞楓、冬天賞雪,與四時共進。

▲簡單的照明設備,與充滿歷史風味的天花板。

在傳統的日式空間,運用大量的木頭,用木頭帶出懷舊的時代感,這股時代感正是設計師所迷戀的。

「我喜歡在空間中感受時間感,透過老木材表現年代,從中觸摸到歲月的痕跡,營造出一種懷舊氛圍」。

 

▲具有深淺表現的木紋特別能表現出時代感。

帶有深淺的木紋,除了顯得出懷古風味,還會隨著時間的演進,顏色加深紋路更清楚,風味更具獨特,也因如此設計師特別的喜愛,在工作室可看見這樣的木頭。

一個好的設計能將家中每個人的生活都打點好,並且與主人一同生活與呼吸著,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它不光是一個空間更像是一家人的存在。

日式再轉化─新和風主義

設計師對於日本居家設計中的比例、顏色上的搭配相當欣賞,再微小的地方也總是可以見到為生活所準備的用心,模稜兩可的分界線,帶來曖昧不明的隱晦之美,就是這麼的順其自然,不需費心解釋,只要待在空間中,自然就能體會獨特之美

也因如此,設計師在設計個案中注入日式的元素,但又不完全是全日式,經過內化、配合台灣的環境,這樣的日式,設計師解釋為「新和風主義」。

新和風的重點為造型上走向輕量化、色彩上走向重點化,也因此空間上呈現較為活潑、卻又不失日式元素。

空間顏色上呈現素雅,為之後入住的家具留下空白彩繪的地方。

利用格柵的設計,為空間製造曖昧不明的景致,無法一眼看穿的空間,但卻又透過格柵讓美有意無意的流露出來,更顯嬌媚。

善用格柵與光線,可在空間中欣賞光與影的遊戲。

從一片素雅中點上色彩上的亮點,是設計師常用的設計手法,在一片木頭原色中,鋪上日式花布,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也將這風格提升至另一種境界之美。

旅行是一種體驗,生活是一種領悟,從旅行中不斷的激發設計師對於生活的領悟,並將這些日式之美毫無保留的裝進他的行李中,等待著志同道合之人讓設計師將這份美,完整的表現出來,一同細細品嘗。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有個廣告引起大眾的注意,短短30秒中,目光聚焦在黑膠老唱機、一筆一劃寫下的鋼筆字,還有細細梳出髮型的紳士,種種古老情懷所組織而成的畫面,在這個失速的世界中,重新提醒我們「慢」的優雅與美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離開快速旋轉的台北,放慢步調走進歷史的時光隧道,探訪以日式老建築為展覽空間的宜蘭設治紀念館。就跟著《綠‧建築家》和擅長日式空間的「玳爾設計」朱志峰總監的腳步,一同體會日式老房子的優雅情懷吧!

當天特別邀請到宜蘭縣史館及宜蘭設治紀念館廖英杰館長,來為我們詳細解說宜蘭設治紀念館的成立源起。廖館長告訴我們設治紀念館籌建於1900年,一直作為歷任宜蘭首長的官邸,共有20多位地方首長曾經居住在這裡,格局和內部構造曾經數次遭到變更,在修復時與老工匠一起花了許多工夫,慢慢將狀態還原到最初的樣貌,是台灣首座由官邸整建而成紀念館的案例。

▲廖英杰館長仔細為我們說明紀念館的歷史及使用現況。

從日據到民國,你所不知道的蘭陽故事

看過以幕末時期為背景的日劇「篤姬」、「龍馬傳」或「仁醫」的讀者,對西鄉隆盛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作為明治維新時期薩摩藩重要的政治及軍事家,他的歷史地位不言而喻。西鄉隆盛及他的家族在日本殖民的歷程中,佔了許多遠由近因,其子西鄉菊次郎更成為日治時期首位治理宜蘭廳的廳長,宜蘭設治紀念館的前身,便是當時為西鄉菊次郎所建的官舍,附近的重要文官宿舍群還有主秘公館(現為委外經營餐廳)及宜蘭農校校長宿舍(現為宜蘭文學館)。受到明治維新西化的影響,體現在建築上便是融合日本木造房舍,與西洋古典建築形式的和洋混合風格。

▲牆上照片中為日據時期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黑白照片中流露出濃濃的時代氛圍。

1997年由當時宜蘭縣長捐出官邸作為紀念館之用,修復後以展示宜蘭地方治理史料為主,從宜蘭最早派員治理的清領時期開始,到日據、民國期間官舍及週邊建設的各項少見又珍貴內容,都詳細展示在設治紀念館中。

▲展示內容以清領時代的三位通判(當時行政首長的官職名稱,相當於現在的縣長)為起點,三位大老奠定了宜蘭的基礎建設,民間感念他們的政績,將三大老奉若神祇。

▲館內陳列了許多珍貴的文書資料,供我們從蛛絲馬跡中推敲過去的真實。

▲從這張手繪舊地圖中,可以看到過去宜蘭都市規劃的護城河、護城牆,及官舍區和林地的分佈位置。

▲朱總監為我們說明牆上展示的「繪葉書」,葉書指的是明信片,若用風景照加上手繪的方式呈現,就成為特別版的繪葉書,令人忍不住遙想,這張小小的明信片,曾經承載了什麼樣的感情和思念。

宜蘭設治館的動線規劃不同於許多展示空間,館內沒有固定方向的參觀順序,與日式空間特有的靈活機動空間特色相互加乘,可以自由地探訪歷史內容,或是找個自己喜歡的角落,靜靜休息與感受時間所帶來的變化。

▲圖中空間為歷任首長的書房,採用洋式建築,修復時刻意尋找符合日據氛圍的家具擺放,營造完整的空間特色。

源自一棵老樹的保存計畫!

促成設治紀念館建築的保存與修復,其實是源自庭院中的一棵百年老樟樹!過去官舍區周遭遍植樟木,成長近百年的參天老樟樹彌足珍貴,因此縣府在「南門計畫」中將老樹,及見證近百年宜蘭政治發展史,具有不可取代歷史價值的官邸一同保留下來,賦予老樹與老屋新的發展和生命。

除了官邸本身,屋外的庭院也是參觀重點之一,運用枯山水和片狀岩石所營造的枯石流,當你走過石流上小小的橋面,可以感受到日式庭院充滿象徵的意趣。加上參天的大樹與蕨類植物所構成的綠色天幕,還有小道旁清新翠綠的花木,更讓人感受到一股不同於水泥叢林的自然氣息。

▲面對馬路的舊城牆,用宜蘭當地所產石材以少見的「人」字型排列而成,堅固耐用不畏風霜,見證了百年來的宜蘭變化。

採訪當天一走進館內,無一例外的每個人都為飄散在空氣中的木頭香所驚訝,廖館長告訴我們,由於宜蘭太平山盛產通稱為檜木的台灣扁柏與紅檜,這兩種木材都是具有香氣的優質建材,所以當時在建造官邸時,便以太平山的檜木為建築主力。修復老屋時為了讓整體的建築風格一致,所以也是採用檜木來作整建,雖然不同時期的木色顏色略有差異,但並不影響整體所散發出的香氣及潤澤光芒。

▲檜木明黃的色澤上過保護漆後更加光潤,光影層疊在緣廊上,刻畫出靜謐的風景。

由於純日式建築僅由木頭搭建而成,所有的建物或人員重量都加諸在結構上,朱總監也建議最好能夠控管建築內的參觀人數,以免短時間對木頭造成太大的負擔,容易耗損日式老屋的壽命。

▲修復時特別將屋頂的木結構裸露出來,讓參觀民眾可以仔細觀察日式建築的結構之美。

整修時取下的舊物料也陳列在館內供人參觀,圖中所展示的「鬼瓦」是日式建築中大樑末端的裝飾瓦片。約西元八世紀時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當時為祈求建物安全,利用鬼面裝飾脊樑上。江戶時代後,城堡與民屋開始蓬勃發展,而鬼瓦更增添家徽及文字圖樣祈求防火,或加入寶珠及福槌求富貴等,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形態,而不同位置的鬼瓦也有不同的名稱,參觀時可以仔細比較異同。

朱總監在走訪設治紀念館後,跟我們分享日式空間的優點,在於擁有更多變靈活的空間運用,例如很少固定式的隔間牆,大多運用拉門來作為空間隔屏,當拉門打開時,可以連接成一個通透的大空間,作為公開活動之用;需要私人空間的時候只要將拉門闔上,又變成一個個隱密的房間。如果將這樣的空間設計運用在居家中,也可以在不變的環境中創造出更多元的用途。

另外面對緣廊以木框架與和紙所構成的障子門,是日式老屋中常見的建具,為了欣賞冬天中的瑞雪,更有下方可以向上推開的雪見障子。雖然現在已經很少看到純木造的老屋了,但擅長新和風的朱總監,卻運用雪見障子的特色,設計出新款的建具,讓更多喜愛日式風格的朋友可以將障子門運用在洋式住宅中,創造另一種和洋混合的風格。

▲新款的雪見障子有朱總監的創意和日本老師傅的手工,呈現出格柵、上開、下開三種層次,更以細膩的「組木」花紋呈現古典美感。

▲玄關處的月洞窗,增加了穿透性,更豐富往屋內看去時的端景,是設治紀念館的欣賞重點之一。

▲我們在館內還看到這個木造浴桶,他可是貨真價實的古董,由全檜木打造的浴桶,透過桶身所附加的金屬火爐燃燒柴薪,運用熱傳導為洗澡水加溫。

宜蘭設治館可以說是現今古建築保存的濫觴,透過政府與民間工匠的力量,一同盡力復原老建築迷人的風采,雖然以當前較為成熟的建築修復技術及日式建築知識來看,宜蘭設治紀念館有一些小細節不是那麼符合日式建築的規格,但是也為台灣的建築修復史寫下了艱辛且值得喝采的一筆。如今看來那些陳舊的、充滿時代特色的古老窗櫺或建築式樣,都成為一種過往記憶,宜蘭設治館的存在,就是一部細膩而具體的歷史,讓我們透過建物的保存,一窺時光中的小秘密。

同場加映☆★讓你的心慢下來─宜蘭文學館

近期由於廣告效益受到大眾矚目的「宜蘭文學館」,與設治紀念館僅有一牆之隔,修復時間較晚的文學館,是由縣府員工自行規劃及採購物料修建而成,在樣式與細節上更加貼近當年建造時的原貌,讓人有種時空錯置的感受,更獲得行政院「第五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肯定。文學館目前委外經營,以輕食咖啡廳的形式營業,如果想好好感受日式復古氛圍,可以在這裡享用一頓悠閒的下午茶。

▲文學館的修復參考其他修整日式老屋的經驗,讓許多細節都更完善,連屋頂排水用的水管,都採用日據時期常見的銅管,還原度相當高。

下回來到宜蘭,別忘了到舊城南區走走,感受日式老建築群所建構的悠然氛圍!

宜蘭設治紀念館

電話:03-932-6664

地址:宜蘭市舊城南路力行3巷3號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00~17:00(每月最後一天及除夕休館)

票價:全票30元,半票20元,宜蘭縣民免費;團體優待全票20元、半票15元(團體導覽請事前預約)

官網:宜蘭設治紀念館

信箱:history@ilccb.gov.tw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上大門進屋,日式和風的寧靜場景映入眼簾,以香杉實木製成的工作桌椅被書櫃與格柵展示櫃圍繞,靜謐的書香環境讓人更能專心品讀,走過光影錯落的木格柵牆,轉入女主人的另一個生活重心—餐廳與廚房,眼前出現的卻是洋溢浪漫氣息的白色輕古典空間,讓人在不同的居家風景裡轉換心情,最後再轉身走進後方的客廳,在貼覆清水模壁紙的環境中,沈澱一整天在外的喧囂。

空間植入建築的概念,透過媒材的特色,讓室內設計的感性創意融合建築的理性態度,工整的實木條演繹日式工匠的細膩手藝,亦增加光影變化的層次,木模清水模壁紙不僅詮釋空間的質樸意趣,更減去清水模的繁複工法。

顛覆傳統客廳優先的格局安排,把最開闊、採光及視野最好的場域規劃為男女主人經常使用的閱讀工作區,大型實木桌的木紋剖面詮釋自然的純粹,前後兩側的展示書牆以重複序列及精緻的格柵設計,展現日式精工、細工的和風主義。而原始書房區域,則透過雙面櫃與玻璃隔間,以起居空間的形式安排視聽機能,讓客廳享有獨立又通透的存在。

空間屬性與機能的分割,不但完美契合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在風格上,亦同時滿足男女主人的喜好,屬於女主人的餐廚區即便以美式風格鋪述,線條刻畫仍然不脫離日式規律的精簡主義,同時置入深沈的胡桃實木餐桌,藏匿其中的和風精神,讓這空間一點都不顯突兀。

▲順應居住者的生活習慣,形塑空間區域機能,打破傳統空間規劃的框架,重新賦予居家新的介面,回歸簡單而純粹的生活質素。

▲將兩人的生活主場放到最佳位置,讓男女主人一起工作、聽音樂跟看書的時候,能夠被日式細膩的藝術與溫和日光圍繞著。

▲穿透語彙讓位居中間的客廳一點都不封閉,落地玻璃化解走道的存在,其中一道展示櫃也以玻璃為背板,製造三個場域的通透對話。

▲空間強調重複性與堆積量體的表現,前後兩區的展示立面運用對稱、秩序的設計手法,演繹室內建築的概念。

▲以日式細工的實木格柵語彙做出連續性的立面設計,宛如建築意象的牆面發展,其實還隱藏著客浴門片。

▲利用實木格柵語彙建構櫃體表情,深刻的木紋肌理搭配染黑的木條格柵,產生對比強烈的沈靜美感。

▲運用日式的俐落線條處理美式風格的空間,透過顏色的轉換挹注優雅,以及置入穩重靜謐的深色實木餐桌,和風寧靜的元素緩慢發酵,讓日式與美式兩種不同風格能夠和諧共存。

Home Data

座落地點:新北市

屋況:新成屋

坪數:65坪

居住成員:2人

空間格局:玄關、書房(兼客廳)、起居室(兼視聽室)、廚房、主臥客浴、主浴、臥室x3

主要建材:清水模壁紙、橡木地板、橡木染黑、栓木實木、烤漆、鐵件、印度黑花崗石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案屋主現為兩人居住,無雙親與孩子同住,但在勘察現場時感受到現況三房皆小的不適,雖說年輕人都聽說買房子要買三房的比較夠用,不過在聽取過業主的家庭成員及生活形態後還是給予一大+一小房的建議,以確保從現在起未來10年的最佳空間使用率。

 

Home Data

地點:新北 永和區

風格:意識和風

坪數:25坪

居住成員(人):2

建案屋況:中古8年

房屋格局:原三房二廳,設計後變為二房二廳

建築形式:電梯大樓

主要建材:柚木實木 橡木皮板  橡木染黑皮板 橡木地板

在風水中此屋有開門見窗的穿堂問題,為解決此問題,設計師利用遠端的滑動隔柵屏風加上捲簾予以適當遮掩,玄關鞋櫃及穿鞋板凳合倂格柵的設計,巧妙的遮掩了一般入門會看到餐廳的傳統問題。

空間使用越機動,越能應付各式使用場景,在餐桌的設計技巧上採取使用時才出現的收納型餐桌。

當客人多時將桌子搬出使用,平常沒有客人時,就將桌子收下,能感受到寬敞的客廳空間,及別具創意的壁櫃門片所帶來的藝術展牆。 

書房富變化機能,隨時可以改變想要的構成畫面,當然也有隨時成為小孩房的準備功能。

▲設計師的巧思設計,讓書房空間保留彈性,對於將來的生活變化,留下一個預備空間。

 

▲而設計成一大房的主臥室,終於圓了女主人想要有了更衣室的夢想,室內收納空間充足,也使得業主夫妻對未來可能的三人世界更加充滿了信心。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風塵僕僕的拎著行李走進那扇厚實而寬大的玻璃門,迎面的涼風吹散了台北街頭初夏的溽氣,大廳中的人們都顯得輕鬆而期待,一種歡快的氣氛正在蘊釀,每個旅人都準備啟程去體驗新的事物,而你也被渲染了這股欣喜的氣氛,迫不及待想在城市留下自己的足跡。

跟許多大城市相同,台北具有許多特色鮮明的飯店,在這裡你可以找到現代摩登,或是充滿藝術氣息,也有磅礡大氣任君選擇,但如果想同時體驗歐風與日式,那麼就不能錯過來自東京的大倉久和。今天特別邀請擅長新和風主義的「玳爾空間設計」─朱志峰總監,帶領我們一起走訪大倉久和飯店,及飯店中著名的山里日本料理,一探這個傳統日式飯店的古典與創新。

傳統日式服務,創新歐風品味

東京大倉久和以傳統江戶風情著稱,是許多人到東京旅遊時,心目中住宿的首選,而台北大倉久和雖然承襲了日式血統,卻是以新古典歐式設計為主調,挑高的大廳空間中,光瑩的水晶吊燈散發著奪目的風采,彷彿童話故事中公主與王子夜宴的城堡。台北大倉久和飯店王毓仁營運經理表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美感,如果只是一味的把日式擺進台北街頭,既不合適也無法展現真正的日式美學。為了配合台北摩登的城市基調,特別邀請香港飯店設計公司Chhada, Siembieda & Associates Ltd主導,打造出璀璨華美的歐式風格。

雖然有著西式富麗的外貌,但台北大倉久和承襲了東京大倉久和高規格的日式服務文化,用貼心和細心帶來無微不至又沒有負擔的優質服務。在這裡你看不見任何一位倉皇慌張的旅人,因為有一群穿著正式制服的服務人員隨時等著為你服務,他們正是大倉久和最驕傲的特色之一。在日本,東京大倉久和飯店與東京帝國飯店、東京新大谷飯店並稱為「御三家」,唯有這三家飯店所訓練出來的服務人員,才有資格進入天皇居住的御所服務,這是最高的榮耀,也是不可妥協的傳統,為每一位來到大倉久和的客人獻上最頂級的飯店服務。

王經理跟我們分享大倉久和「一張紙」的服務哲學:「服務要像一張紙一樣薄,卻不能讓人感覺不到。」,例如大倉久和為客人準備的計程車卡,不論你是前往大倉久和住宿、用餐,或是要從大倉久和到其他地方洽公、遊玩,都會在門口收到這張名片大小的卡片,上面註明了搭乘的計程車號,以防有東西不小心遺漏在車上,卻不知該如何取回的煩惱。背面還貼心的用中英文標明台北數個知名景點,像是中正紀念堂、故宮或台北101,可以請服務人員填寫後,直接交給計程車司機,免除語言溝通上的困擾喔!這些貼心的小舉動,會有種暖意讓人嘴角忍不住上揚。

看了美麗的大廳後,不免也對客房好奇了起來,王經理特別帶領我們參觀標準客房和行政客房,在客房的設計上特別展現了和洋混合的設計優點,整體視覺以歐美風格為主,但是在空間的分配上,卻參考了傳統日式空間運用拉門作為隔間,靈活機動的空間設計,平常可以將拉門全部打開,展現空間的開闊感,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拉門將衛浴空間與主空間分隔開來。

朱總監表示這樣的設計也可以運用在居家設計中,讓空間的變化更多元。同時也稱讚大倉久和在細節上毫不馬虎,一般來說運用單滑軌的拉門,拖曳到末端時因為穩定度不夠,加上門板本身的重量,容易有晃動的情況,但大倉久和的拉門不容易晃動,可見在用料上相當扎實。

▲客房以淺色調為主,強調輕柔舒適的感覺,樑柱上的線板和床頭的繃布,都是歐美設計的經典元素。

▲朱總監特別讚賞台北大倉久和的衛浴空間,「很多人誤認為把淋浴空間獨立出來就是乾濕分離,像這樣將淋浴設備和浴缸等會將地面濺濕的設計,和洗手檯及更衣間等分開,才是真正的『乾濕分離』。

▲附陽台的客房在初夏時節特別受歡迎,夏日晚風帶來的城市喧囂也是微微,有種懸於繁華之上的漂浮感。

▲每間客房都配有品牌膠囊咖啡機,讓你一早就能在咖啡香中醒來!

▲所有的物品皆有專屬收納空間,方便旅客取用並打造出清爽整潔的視覺感。

日本原味零距離!山里日本料理

倘若台北大倉久和的洋派風情讓你目眩,那麼來到「山里日本料理」,就彷彿穿過任意門進入正統日式的氣氛中,從視覺、聽覺到味覺都令人心神為之傾倒。由日本著名飯店設計公司KKS GROUP操刀設計,山里是存在於大倉久和又不在大倉久和的另一個空間,以「日式庭園」做為靈感,用木、石、水、月為經緯所建構出的幽靜空間。

▲迂迴曲折,每一步都是美景,在長廊處的端景,同時體現了滿和藏的概念,讓空間意象更顯深邃。

▲從門口處就看見月在樹稍,既典雅又美麗,將日式庭園的美復刻到室內來。

山里依照不同的烹調方式切分成四大用餐區,從一輪明月的入口進去是鐵板燒區,現點現作的烹調方式,把作菜的過程變成一種色香味俱美的表演,讓客人不只了解自己面前餐點的成品,更看見師傅的每一道手續,每一個動作,將飲食的層次不僅定位在飽腹,更是一場參與藝術的過程與饗宴。

▲餐檯上方的燈箱採用仿和紙花紋,從細節打造日式風格。

▲壽司區的座位僅有十席,在山里看不見展示新鮮魚貨的櫃檯冰箱,因為他的名字就是一種品質保證。整個壽司區和料理檯都呈現簡潔的風格,如同師傅俐落的手勢與刀法。

其實在日本有許多天婦羅專門店,但山里是台灣少數將天婦羅當成主菜的餐廳,同樣只有十席的座位並採用現場烹飪,因此油煙的處理就特別重要,朱總監告訴我們,料理檯上方的天花板有一塊向前突出的斜面,有導引油煙的功能,能有效減少空間中的油煙味。

除了現場烹調的三個餐區,還有隔成一個個小包廂的和食用餐區,這裡的風格延續日式庭園的特色,廊道以白色碎石為底,上鋪深色飛石,營造出戶外踏階的感覺,別有一番情調。這裡提供和食套餐為主,如果用餐的目的是想好好和家人或朋友交流近況感情,選擇和食用餐區可以輕鬆愜意的享受用餐時光。

▲層架上的擺設也充滿日式意象,不論是溫婉的和服女子,或鮮豔的鯉魚,甚至層架本身的顏色都是以武士藍和日本漆器著名的赭色相間而成,從細節堆疊起濃濃的和風。

除了空間的氣氛營造外,服務人員的服裝和食器,也非常重視而且有特色,在山里日本料理,所有的服務人員都身穿和服,親切的向每位客人問候,從料理師傅到餐廳負責人─女將(okami),都是從日本到台灣來提供最到地的服務,讓進到山里的客人,享受彷彿日本高級料亭的款待。

▲料理師傅特別拿出珍藏的食器供我們欣賞,由於是春夏季料理,所使用的食器也選用清淡素雅的顏色為主。朱總監特別喜歡右上方嫩綠色的小碗,如葉般的造型搭配碗蓋上的一點紅,襯托出春天的別緻。

▲食器與美食互相呼應,是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饗宴!

細膩處見真章

老祖宗有句話說「見微知著」,如果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了,那成果肯定是不差的,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朱總監時而細看,時而輕撫,對於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地方,都提點我們其中的竅門。例如包廂中面向街道的一側以類似和紙門的材質佈置,朱總監說這叫「雪見障子」,是傳統日式建築中,為了賞雪所做的一種拉門設計,為了讓和室中跪坐的人們能夠輕鬆的欣賞雪景,所以下方的門框可以往上推,而木製的門框軌道鬆緊度要恰到好處,既不能滑落又要能順暢的推動,是一門獨到且困難的真功夫。

轉往山里深處的包廂,會經過一條地面鋪著飛石、有著精美造型的廊道,牆上有著隱約的雲紋,像是山間繚繞的霧氣,趨前細看才發現,牆面上的紋路是先用一層細石塗抹在牆面上,外層再敷上混凝土,趁外層未乾時,施作的師傅用工具輕抹去外層,露出底下的細石,便成了我們所看見的精緻紋路。而這樣的工法相當考驗施作師傅的美感與技巧,這樣的牆面和藝術家的畫作也相去不遠了。

看似樸實的素牆也大有學問,朱總監為我們細說牆面上粗礪的手感是運用了一種特別的建材─珪藻土,這種由日本進口的材料,是海底浮遊生物遺骸沉澱而成的無機化石,有調節濕度、除臭和分解空氣中有害物質等多項優點。像台灣的夏季濕熱,珪藻土就能吸收空氣中多餘的濕氣,冬天氣候乾燥時,又能釋放水氣,讓空氣維持在舒適的濕度,加上珪藻土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的異味,保持空間清爽,是很實用的綠建材。

不論是歐風現代的大廳設計,或是遵守傳統日式風格的山里日本料理,縱然外觀會隨著需求有所改變,但是真正承襲大倉久和精神的是發自內心體貼的服務精神。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戮力西化,在服裝、器物、飲食、建築上開始出現西方的審美觀,但更多的是日式美學融合西風後,所發展出的獨特和洋風格,這種既有新意又不忘傳統的美感呈現,一再讓人對日式美學有新的驚喜。

大倉久和大飯店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號

電話:02-2523-1111

官網:www.okurataipei.com.tw

山里日本料理

預約電話: 02-2181-5137

營業時間:11:30~14:30;18:00~22:00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閱讀本文之前,先轉頭看看自己周圍,你能否找到一件屬於「自然」的東西?手機、電腦、衣服、包包……無一不是加工產物,裝水的陶瓷杯完全見不到「土」的形象,甚至連書本紙張,都無法令人察覺一絲「木」原料的蹤影。我們每天被大量的無機物包圍,似乎早就遺忘了山水石木的原始樣貌;一棟棟現代感十足的鋼構建築宛如混凝土牢籠,困住人們渴望親近自然的心。

相較之下,木造建築令人備感親切啊!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的色澤、獨一無二的木紋質地,以及飄散在空氣中的淡淡清香,都潛藏著特有的魅力。排列、堆疊所形成的結構之美,也充滿沉澱心靈的震懾力量。今天,就讓我們好好來聊聊木建築的美學與特色吧!

▲《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致力於研究日式空間設計,對木結構情有獨鍾的他,將與我們分享親自走訪日本欣賞木建築的經驗與體會。

「我喜歡結構的東西,從木建築空間感受其原汁原味的架構,有別於室內設計師擅長將表面裝飾細膩處理的手法,這些跳脫『裝潢』、可以讓人看到『內在』的事情,引起我莫大的興趣!」朱設計師說道。

木頭是一種永恆的建材,古老而又現代,天然材質具有一種特別的親和力,能削弱建築本身作為外來物的冰冷感覺;結構充滿靈活性與人性化特徵,與城市相呼應彰顯人文素養。取材容易、加工簡便,從運輸到裝拆,木材能多次使用,其堅固性更能用來造橋與建塔,功能廣泛。

放眼日本,震懾於木結構的陣列之美

「超過半個世紀、甚至經歷百年以上歲月的木造房屋,只要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摧毀,通常會經過修復、局部整理,而被保存至今。」朱設計師表示,在全日本都可以看到像這樣乘載歷史足跡的私人民宅,崇尚懷舊情操的大和民族,在「捨棄」之前,會先思考是否有其他方式得以將某件物品、某棟建築的意念延續下去,賦予新的存在意義。

▲這間位於四國高松市的居酒屋已有近百年歷史,由古老的民宅改建而成,經過第二代與第三代的繼承,保留原有架構,並為了餐飲空間而進行些微改裝。

▲四國松山市有個著名的觀光景點─道後溫泉,這棟位於溫泉本館正對面的民宅,從外觀可以看見許多日式建築的特色:黑色屋瓦、雨淋板等等。

朱設計師表示:「雖然歐美國家也都有木建築,但特別能夠吸引我的是比較質樸的東西。日式的顏色單純,大多呈現木頭本質的木紋特徵;相較之下,西方大多習慣在原木外層漆上油漆,經過歲月摧殘後,老屋會褪色成斑駁的油漆白,但在日本卻能看見木頭老化的原始質感。」

直線條、水平線條錯落在木板的堆疊中,在大量規矩的架構之下,形成強烈的日式美學觀念。日本在做設計時,都不介意將屋頂、原始梁柱等結構原貌露出來給別人看,不同於美國「2x4工法」(註),日本特有的「大木工法」強調「結構美」,以大型的原木或集成材骨架搭配不同的壁面與樓板施工來呈現,這些工整的、大量的、擁有秩序感的設計傳遞出的陣列式美感,是朱設計師近年來在日本各地探訪建築所觀察到的特色。

▲由安藤忠雄於平成12年(西元2000年)設計的南岳山光明寺位於愛媛縣西条市,原建築是完整的木結構,已有約250年歷史。via

不同以往人們對安藤大師的印象,光明寺是難得的木建築作品,寺廟後方收納靈骨、誦經之處為混凝土建造,但整體依然保有經典的日式木架構。清水模與木材的比例如何拿捏,如何在歷史的延續中找到新的價值與定位,是光明寺重要的課題,對安藤而言也是一大挑戰。

▲原本內部鋪滿榻榻米,是不能穿鞋進入、甚至不開放參觀的。見學當天,趁著剛好要更換榻榻米之際,朱設計師特別拜託住持而得到了首肯,才能藉此機會觀察建築原貌。

除了結構本身的魅力,也能經由一些小巧思,創造獨特的空間體驗。用幾根支撐柱將屋簷和立面牆壁分離,讓自然光透入室內,此手法引入的光線會呈現出間接光源的感覺。

▲有些傳統的木建築在修護改建時,除了保留原本的工法,也增添現代化的設計要素。例如使用更精簡俐落的手法,利用鋼材嵌合技巧來做日本特有的拉門。

回顧台灣,尋找木建築蹤跡

在山林眾多、木材原料豐富的日本,擁有許多木建築也算是理所當然之事吧?不過仔細想想,在沒有RC鋼構之前,其實大部分國家都是使用木頭蓋房子,因此,長時間經過大自然的沖刷後,能不能被好好保存下來才是關鍵。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在台灣見到的木建築,大多是像住宅、商業空間等私人的財產?」朱設計師感嘆道:「政府對於公共建設,並不太會用木建築去考量,也就是說,如果政府願意建造更多像北投圖書館這種公共建築,我們應該可以培育出更多此領域的達人。」

日治時代所蓋的總統府、郵政總局等建築,多半有磚造、木造的味道,然而在日本人離開台灣後,國民政府並沒有將其當作一個該被注意的建設路線,因此木建築式微了,取而代之的是歐美文化的進入,RC鋼構建築林立;加上本土濕熱的氣候特徵,舊有建築不易保存,更加速了這些歷史建物的崩壞與消失。

「雖然沒有留下很多木工職人,倒是有三、四間從數十年前延續至今的木材廠,代代相傳,保有當時的技術;透過這些上流廠商把東西賣給誰,我們就可以知道還有哪些人在此領域繼續努力著。」朱設計師表示,除了公共和私人空間,我們還能從另一個領域發現木建築,那就是「廟宇」。台灣的民間信仰很興盛,加上對神明的敬畏,使建設廟宇的職人也跟著受到重視,得以生存。

放眼台灣,《綠‧建築家》編輯團隊已經與朱設計師前往拜訪過許多日式空間,欣賞了不少木料在室內設計中運用的實例(見相關報導),然而,「數得出來的都是少數」,強調木作工法的空間在台灣為數不多,更遑論100%純木造建築了。歷史的斷層仍舊有機會重新彌補,細心觀察,會發現越來越多人喜愛木頭的美感、致力投入此業,期待台灣未來也能在木建築領域有更卓越的發展!

註:

2x4工法又稱為「框組式結構」,主要是由2x4(英吋)的毛料裁切成基本骨架的建材,是木結構現代化工法的代表之一;擁有變化性高、可快速施工組裝等優點,在歐美國家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發展。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