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八拾捌茶輪番所」就位在西門町附近,在人們印象中,這個城區的線條與顏色充滿一種具層次感的張力,將生活的活力緊緊包裹在內,於時間流逝中,為城市刻畫出各種表情。老城故事,在七彩炫目的糖衣下一幕幕上演,街道拓寬燈光明亮,時尚趣店相繼進駐,庶民味道濃厚的西門町,總能在阡陌縱橫中,嗅到歲月反撲的力道。 而將時光懸置於此的「八拾捌茶輪番所」,正在訴說著歷史的記憶,今日我們就跟著日式空間專家朱志峰設計師來聆聽這段大隱隱於市的時光故事吧!

▲日式空間設計觀察家——「玳爾設計」總監朱志峰。

真誠的茶道之心——台灣茶品牌「八拾捌茶」

這段發生在西門町的「茶的故事」,要從「八拾捌茶」創辦人兼焙茶師——周杏羽開始。從小看著父親泡茶、喝茶,但在父親過世前,周杏羽都不曾真正接觸過這項產業,直到應徵上茶葉包裝員,老闆發現她對於茶香的敏銳天份,因此決定培養她烘茶。「當她做出第一個成品時,其實滿難過的,因為後悔無法讓父親喝到自己親手烘的茶。」不過她的師傅卻積極鼓勵她說:「但你還有機會讓更多的父親喝到啊!」因為烘茶師傅的支持,周杏羽展開創立八拾捌茶的品牌路,而這也是八拾捌茶最初始、最真誠的「茶道之心」。

▲當日接受採訪的八拾捌茶團隊成員:總監蕭勝元與負責空間設計的經理林映均(小映)。

猶記當初在企劃過程中尋找資料,「八拾捌茶」這幾個字出現在眼前螢幕,馬上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四個字,排列在一起有股特殊的韻味,而朱設計師也好奇地詢問,為什麼 「8」要特意用兩種寫法?小映回答:「其實八拾捌是由『茶』這個字拆解而來。會特別使用國字的寫法,是認為『拾』拆解成『手』和『合』有攜手合作的意思;『捌』則代表沒有分別心。此外,也是因為在視覺上看起來較為穩重的緣故。」

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互動與交流,這是茶文化所擁有的生命力,同樣也是「八拾捌茶」品牌的核心理念。「我們期望八拾捌茶和每個地方都能產生不同的關係與鏈結,它的本體應該要讓許多與地緣、與文化相關的事情在這裡發生。因此,『輪番所』可以解釋為一個以茶會友的『平台』所在。」小映表示,他們以茶為媒介結識在地茶農、花農,透過「八拾捌茶」這個茶文化平台,將真正優質的台灣農產品推廣出去,「八拾捌茶團隊共同的理想就是做對土地有幫助的事。」

▲店內除了與陶藝家合作的茶碗、茶壺,也有許多年輕設計師與藝術家的作品展示,茶的跨界連結,為各種文化激盪出更多的可能。

▲2014年5月,「八拾捌茶」正式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簽約,並期望以茶事、講座、展演三大主軸在西門町打造一結合傳統與當代的文化空間。當初在取得「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徵選時,「八拾捌茶」提出的企劃書就已將初步的活動計劃完整陳述,他們笑著說:「我想這或許是八拾捌茶能打敗大集團,拿到這次標案的原因吧!」

▲「兩碗靜心,捧起茶碗聞著茶香,注水,看茶葉舒展,聽著望春風的南管調歌謠,細細地啜飲一碗好茶。」開幕之初,八拾捌茶舉辦「一個人茶會」,來參與的人都能夠喝到兩碗茶,一碗是台灣茶,一碗是日本抹茶,透過飲茶,學習一個人靜心的過程。隨著老屋的新生,這場活動有著承先啟後的重大意義。

想起第一次踏進「八拾捌茶輪番所」的感受,撲鼻而來的檜木香緩緩地流進腦門,時間彷彿隨著心的寧靜而慢了下來。小映說:「台灣茶現在的選擇,只剩下三十秒的手搖茶和泡一席茶三十分鐘的古老茶道,之中沒有過渡,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中間那個十分鐘。我們希望把台灣茶重新帶回年輕人的生活。」初次接觸台灣茶可能會有點手足無措,不知該從何下手,其實只要靜下心緩緩感受熱水沖開茶葉的清香,便是一席好茶。此外,八拾捌茶特別請陶藝家製作秀氣細膩的茶具,讓客人就算豪邁的泡茶,也會自然而然地放慢動作。而這裡的服務人員也會以身作則、輕聲細語,用最柔氣的方式營造氛圍,使人彷彿被很輕很輕的空氣捧著,只剩下恬靜地捧著那一碗茶、緩緩啜一口的「慢」動作。

八拾捌茶販賣的茶款目前共有四十四種,其中以製作費工的「窨製花茶」為代表茶款。「以窨製茶的典故來說,香花都可以做窨製,將茶葉與花交互堆疊,利用茶葉容易吸收味道的特性,使其與鮮花一同發酵。」小映介紹窨製花茶其實就是「帶著花香的茶」,茶裡不會有花瓣,製作的過程中必須把花都挑掉。而八拾捌茶販賣的窨製花茶皆是由烘茶師周杏羽親自烘焙而成,他們第一次窨製的花種竟然是街頭最常見的「玉蘭花」,據說成品很受到客人的歡迎呢!

當初,因為窨製花茶帶來商機,八拾捌茶決定從小坪數的店面搬來現址,小映表示,萬華區在某方面保留了許多土地過去的風貌及生活方式,這裡薈萃了台北最年輕世代的次文化以及最老街區的傳統文化,不僅能傳承歷史文化,更能透過新舊之間的調和與撞擊,產生引人注目的精彩花火。

▲重新詮釋舊的東西,是八拾捌茶一直在做的事。上圖為他們將台灣老地磚紋飾重新配色調和出的茶罐包裝設計。

輪番新起,八拾捌茶輪番所的前世今生

八拾捌茶因緣際會下,通過台北市文化局「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徵選,成功取得「西本願寺廣場輪番所」的經營權,肩負起老宅日後修繕與維護的責任。他們以「輪番,新起」四字代表「在此地重新開始」的想望,薈萃人、歷史、土地與建築的前世今生,在九十年後再次出發。

▲1895年日治時代初期,許多日本宗教隨軍布教來到台灣,在日本地位極高的「真宗本願寺派」也於1896年開始向全台各地宣教。西本願寺建造計劃經過多次的修正改建,在1923年陸續完成本堂、集會所、御廟所、樹心會館與鐘樓等建設,為台灣最大的日式仿唐佛寺。(註:上圖為「本堂」過去的位址,目前只剩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臺座」;下圖為「御廟所臺基」,兩者的木構造建築本體皆遭大火燒燬。)  

▲「輪番」是日本佛教監督分支寺廟的職位,而「輪番所」即當時真宗本願寺派輪番的宿舍。

▲鐘樓。

若你沿著中華路信步至此,將發現此處與周遭滿佈歷史裂痕的舊水泥樓房大相徑庭,這座木造輪番所相當引人注目,還有旁邊小丘高台上顯目的鐘樓,令人不禁懷疑起自己腦中對於萬華區容貌的記憶是否真實。

自1949年之後,西本願寺園區的面貌隨著時代輪轉而有大幅改變,本堂由中華理教總公所進駐,外面的廣場則成為退役軍人與眷屬、大陳義胞等,建蓋臨時住所而形成的「中華新村」。

而1975年因為一場大火燒燬了本堂、庫裡、御廟所,之後從台灣各地前來台北打拚的人們也紛紛入駐此處,逃過祝融之災的輪番所,於是成為居民以塑膠浪板和鐵皮補強牆面的住所,當時只剩下鬼瓦與脊瓦尚保存完好。直到2011年台北市政府開始進行西本願寺修復,於2013年7月重新開放參觀,同時更名「西本願寺廣場」。興建於日治期間,走過戰後混亂,與庶民生活脈絡緊緊相依的西本願寺,以滄桑記錄了台灣近代史。

▲朱設計師憶起兒時住在西門町的生活景象,這裡是人們不曾想過要碰觸的廢墟之地,只猶記圍牆外的道道美食。

我們往輪番所走去,隨著風鈴的搖曳推開日式木門,首先映入眼前的L型櫃檯整齊有序地展示著茶具及茶葉。而刻有「輪番所」三字的LOGO,擁有沉穩的深色木頭色調,作為門面氣派不失質感,朱設計師相當推廣這項設計:「將格柵、障子門的意象融入,視覺與功效具備,很值得推薦分享。」

▲將「輪番所」傳承下來的鬼瓦圖騰轉換成LOGO,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完美地盛開著,彷彿在訴說歷史將重新綻放於此。

當初八拾捌茶進駐時,基本上的硬體裝修及基礎工程已然完整,主要增設的部分為吊扇、燈具、家具、櫥櫃、吧台、設備等,在明朗化的空間中,八拾捌茶專注於如何應用空間,使其不破壞原有的風貌。小映表示,如何融合新舊,是她當初設計時的重點:「我希望用比較現代的線條及柔和的材質,讓『設計』在這裡不顯得突兀,具有搭配性。」雖然是歷史建築的再生,他們反倒不特意打造古色古香。「在我心目中,老家具跟老空間本身是要有連結的。」小映認為若沒有最根本記憶的存在,兩者的結合就沒有意義。

▲輪番所本體於修復前外牆損毀嚴重,僅有屋瓦保存尚好。文化局以外觀修復為原則,經過改建成了現在的樣態。

▲為配和原有的座高,一般座位區的座椅是由吧檯椅改造而成。

▲櫃體的設計走向簡潔,透過花的擺飾等陳設,融合出截然不一的氛圍。

順著階梯而上,和室飄著一點木質調的溫潤,後味點綴著些許甘甜,明亮的採光灑進木造古屋,吸呼之間顯得柔和而平靜。這裡保留了時間的質感,飄揚著幽雅茶香,化解人們燥熱的心情。內用區域分成一般座位與榻榻米和室區,朱設計師表示:「我很喜歡進入和室緩步上昇的感覺與心情,這是日式空間最常見的。像是人們常提到的『土間』,土間之後,把外在的鞋子卸掉、穿上布套,上到室內,這樣的一個儀式,充滿了日本傳統文化精神的神聖感。」

▲「大廣間充滿著閒適的情調,有著日式懷舊的精髓」朱設計師深有共鳴地表示:「進入之後席地而坐,感受空間中木頭的香氣,五感兼具。」他說,室內設計中能擁有除了視覺之外的體驗,實為難得。

▲約180公分高的障子門,是歷史留下的記錄之一。

和室的拉門推開後,是連接小型庭園的緣側區域,托高的木板棧台散發濃濃的日本風情,如此清新閑靜的休憩空間,是來到八拾捌茶輪番所不能錯過的景致。

▲修繕的原則為盡可能還原歷史的樣貌,因此放置門的「戶袋」也被重新打造於此。

日本的文化美學自然融合於空間中,八拾捌茶輪番所有著讓奔波闖蕩的疲累身體恢復元氣的特殊魔力。老宅新生,機能與傳統並存,而與在地生活相佐的感動,更是讓人感受到歷史壓在身上的彈性。

午後坐在此處靜靜地望著窗外,遙想那段走訪日本古城的記憶,啜一口台灣茶,感受時光流動中那片刻的存在,彷彿身心都受到洗滌似的。「八拾捌茶輪番所」,帶有真誠的茶道之心,品茗、也「品」帶有歷史軌跡的木空間,細膩恬淡的茶味在口腔內回甘,身心充滿著令人難忘的餘韻。

來,一起到輪番所喝茶吧!

八拾捌茶輪番所

地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174號

電話:02-2312-0845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 13:00~22:00

官網:www.eightyeightea.com

FB:八拾捌茶輪番所 Rinbansyo

【文字撰稿:綠‧建築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